南宫NG28(中国)

  • 联系南宫NG28(中国)

  • 电话:13241188166
  • 座机:010-56216670
  • 扫一扫,添加微信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业务领域 > 新食品原料 > 经验分享 >

麦角硫因与NMN:中国申报之路的异同与启示

2025-07-29

  在健康产业蓬勃开展的当下,麦角硫因与NMN作为备受关注的功能性成分,其在中国的申报进程始终牵动着市场神经。二者虽同为抗衰老领域的“明星成分”,但申报之路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,背后折射出我国对功能性原料的监管逻辑与市场规范思路。
  一、NMN的申报困局:从热潮到受限
  NMN(β-烟酰胺单核苷酸)因潜在的抗衰老功效一度引爆市场,却在国内遭遇了明确的监管限制。其申报历程的核心矛盾在于“身份缺失”与“市场失序”的相互叠加。
  从申报流程来看,NMN曾尝试以食品添加剂身份突破。2023年1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受理了NMN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申请,但仅4个月后便驳回该申请。按照我国《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》要求,需提交原料来源、生产工艺、安全性评估、使用范围及剂量等全套材料,而NMN因缺乏足够的国内食用历史数据,且安全性评估未能完全满足标准,最终未能顺利获得审查。
2023年1月 NMN受理公告
2023年5月 NMN不予行政许可公告
 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市场混乱对申报的反噬。在未获合法身份的情况下,大量企业涌入NMN市场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——检测数据显示,多款热销产品的NMN含量远低于宣传,甚至完全不含该成分。同时,“不老药”等夸大宣传盛行,不仅误导消费者,更引发监管部门对其合规性的高度警惕。2024年3月,海关总署加强对含NMN成分产品的监管,标志着NMN当前未获合法身份,在国内食品、保健食品领域的申报通道暂不开放。
  二、麦角硫因的申报进展:在规范中探索
  与NMN不同,麦角硫因的申报路径更聚焦于“新食品原料”,现在正处于持续推进阶段,但其过程同样面临挑战。
  2024年5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次受理麦角硫因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,此后2025年一季度又有企业跟进申报。按照《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》,申报需经历研制报告、成分分析、安全性评估、生产工艺等材料准备、受理、技术审查、审批公布等环节,常规周期从受理到审批约15个月。
2024年5月 麦角硫因首次受理公告
  但麦角硫因的特殊性延长了审批进程。当前申报产品部分为天然来源,部分采用合成生物学生产,后者涉及转基因微生物,需额外提交《食品加工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》。这一环节对安全性论证的要求更为严苛,可能导致审查周期拉长。不过,其优势在于国际认可度较高,已被美国、欧洲、日本等批准作为食品原料,积累了丰富的安全数据,为国内审批给予了参考。
  此外,麦角硫因在化妆品领域的合法应用为其积累了市场基础。雅诗兰黛、伊丽莎白雅顿等品牌将其作为抗氧化成分广泛使用,这种“妆食同源”的特性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其安全性的顾虑,也为其食品领域的申报增添了合理性。
  三、申报对比与行业启示
  麦角硫因与NMN的申报之路,折射出我国对功能性原料的监管逻辑:以安全性为核心,以市场规范为前提,以合法身份为基础。
  从共性来看,二者都需跨越“安全性评估”与“功效宣称规范”两道关。NMN的教训在于,市场混乱与夸大宣传透支了监管信任,而麦角硫因若想避免重蹈覆辙,需在申报期间就有助于行业自律——企业需严控产品质量,避免功效炒作,同时配合监管部门完善数据积累。
  从差异来看,麦角硫因的优势在于多元来源与国际合规基础,而NMN的困境则源于“未批先售”的市场乱象。这提示相关企业:功能性原料的申报需循序渐进,在取得合法身份前,应避免盲目扩张市场;监管部门则需平衡“风险防控”与“产业创新”,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,加快审批流程的透明度与效率。
  未来,麦角硫因能否复制国际市场的成功,NMN是否有机会顺利获得新的申报路径回归,都将取决于“安全数据”与“市场规范”的双重支撑。对于功能性成分而言,合法合规的申报之路或许漫长,但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实现从“热门概念”到“市场价值”的可持续转化。
  新食品原料申报的成功,离不开资料规范与全流程把控。近年审批效率提升,但因预评估不足、资料不当等导致的延期、不予许可仍频发。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食品原料及实质等同名单中,北京南宫NG28(中国)医药凭借多款产品获批的成绩,在行业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成功申报经验,项目实力名列前茅。南宫NG28(中国)可为申报的新食品原料给予全面评估与分析,量身定制经济、可行且有保障的申报方案。欢迎相关申报企业来电研讨!

相关推荐